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标题: 光伏业“骗补盛宴”何时休 [打印本页]

作者: apple    时间: 2013-7-10 08:22
标题: 光伏业“骗补盛宴”何时休
  “金太阳示范工程”带着“推动中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重任应运而生。

  对于当时银行不疼、投资不爱的光伏企业来说,“金太阳”的补贴政策无疑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

  但太容易到口的肥肉,勾起了部分企业更大的胃口,从而开启了一场名为“骗补”的饕餮之宴

  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博览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金太阳光伏认证中心展台。

  “金太阳”,一个曾经给光伏业带来“光明”的标志,如今却成了部分光伏企业避之不及的“阴影”。缘起缘灭,皆因补贴。

  在那个2009年的秋天,“金太阳示范工程”带着“推动中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重任应运而生。对于当时银行不疼,投资不爱的光伏企业来说,“金太阳”的补贴政策无疑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但太容易到口的肥肉,勾起了部分企业更大的胃口,从而开启了一场名为“骗补”的饕餮之宴。

  近日,审计署的一纸公告,将光伏业的这场“骗补盛宴”公之于众,也让各界愈发反思,以补贴促发展的光伏业究竟该往哪走。

  为“诱惑”违规猖獗

  “8个金太阳工程项目,违规使用资金2.07亿元,占总违规资金的12.8%。”在审计署的公告中,这些是光伏企业最不愿意面对的关键数字。

  而查询违规资金金额可以发现,金太阳工程项目在此次通报的348个违规项目中违规使用资金规模最大。8个金太阳工程违规项目中,有6个违规使用资金超过2000万元。这比其余340个违规项目中“2000万违规成员”的总数还要多,且其中既有2009年的首批金太阳工程项目,也有2012年的新晋工程项目。似乎骗补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在部分光伏企业间流传。

  是什么让骗补在光伏企业中如此猖獗?“看看‘金太阳’的补贴模式就知道了。”国金证券(600109,股吧)新能源分析师张帅告诉记者。

  “现金补贴”、“总投资的50%”、“提前预支”,这就是金太阳补贴的魅力。在项目投建前,“金太阳”会承诺补贴给“项目投资者”一笔达到项目总投资50%的资金,而这50%的资金在项目投建前一般就会预支其中的70%,剩余30%在完工后支付。而这,无疑为“骗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过于宽松的补贴环境让很多企业开始急功近利,实际建设的电站规模与申报规模根本不符,或是在建设上以次充好,甚至不去考虑以后并网发电是否可行。一切,都是为了补贴。”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业运营人员向记者表示。

  补贴的诱惑太过“强大”,使得像安徽中电(安徽省中电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未能幸免。据审计结果显示,通过不实材料的申报,安徽中电龙子湖工业园区项目违规获得了中央财政金太阳示范工程补助资金5926万元,位居“骗补者”之首,目前正在整改中。

  对此,安徽中电也有自己的解释。其负责人公开表示,2011年,因与龙子湖工业园区的部分企业没有谈好条件,企业不愿意安装非晶硅光伏,导致安装面积达不到补贴标准,与当初申报的12兆瓦相差近一半的缺口。但在2012年,该公司用自己工厂安装的发电项目填补了空缺量。

  相比安徽中电的公开回应,更多的骗补企业选择了回避。记者试图联系其他相关光伏企业负责人,但除了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有对媒体的公开声明外,其他六家企业都已三缄其口。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媒体表示,出现这一结果并不奇怪,违规的情况各个行业都存在,包括政府部门自己也会出现违规情况。金太阳工程的国家补贴资金有几百亿元,现在出现两个亿的违规资金,这个量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反映出我国在光伏项目管理上存在问题。

  为“骗补”各显神通

  面对骗补企业现在的沉默,不禁让人想起它们曾经对“金太阳”的推崇。

  “那时候,银行不愿意给电站项目贷款,金融投资也不愿意给相对收益率不高的电站项目以资金帮助。就是因为有了‘金太阳工程’,才使投资者开始对电站项目感兴趣。”上述运营人员回忆道。

  对此,张帅分析认为,光伏业界一直推崇让用户享受财政补贴,这样才能真正使光伏产业实现产业投资与市场消费的有效对接,但这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行业刚刚兴起时,确实没有人愿意投资一个尚不能明确“并网”,又带不来很高收益率的光伏电站项目。而“金太阳工程”的出现,无疑大大缩短了这一进程。

  而为了获得这笔补贴,企业可谓绞尽脑汁。

  据索比光伏太阳能网内部人士透露,在此次金太阳工程骗补项目中,有几个招数最为常见:首先是投资商为控制投资成本,在需要使用多晶硅电池片时,采用B片组件代替A片。这种电池几年以后效率和性能将迅速衰减,根本无法满足相关规定中“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的要求。

  此外,还有部分企业通过关系走捷径,以正常报批的方式获得资金,但在项目批复以后根本不建,或者减小电站规模以小充大蒙混过关。审计结果显示,广东汉能光伏有限公司的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就是以多报建设规模和装机容量,违规获得了2637.25万元补助资金。

  而最为“灵活”的骗补方法则是“并肩作战”。先找一个合作伙伴,以这个合作伙伴的名义来申请补贴,但彼此之间并没有打算真的去做任何光伏项目,所有的准备资料及采购合同都是虚假的,以此来获得高额补贴。而在获得补贴后,则将资金借用给第三方或者挪用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及相关税费等更高收益的领域,从而将那些真正需要补贴的项目挤掉。为了“配合”这种合作模式,甚至有公司会提供配合验收的业务,以保证“并肩作战”的成功。在配合验收完成后,还可以拆装组件设备异地再建或者出售。

  “不管是虚报材料还是合作骗补,都违背了国家补贴的真实意图。骗补手段的层出不穷,正是在为补贴机制的漏洞敲响警钟。”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

  为漏洞“对症下药”

  事实上,对于今天的“骗补大餐”,林伯强早在2011年就有所警觉。

  当时,他曾提出“当心节能补贴成骗补者大餐”的观点,对整个节能市场的补贴趋势提出了担忧。但时至今日,其所预计的隐患却并未消失,反而变成了现实。

  为何早已被注意到的隐患却无法有效预防?难道是补贴机制出了问题?

  记者了解到,国际社会对节能产品推广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由来已久,美、英、日、澳等国都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而其结果表明,合理的财政补贴确实可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生产行为,利于实施减排。“在这一点上,我国启动节能补贴,其出发点也是为了通过补贴政策,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推进节能减排战略,在方向上与国际社会无异。”张帅认为。

  “问题不在方向上,而在补贴的形式上。”林伯强告诉记者。

  在能源产业中,由于光伏业规定的节能补贴在建设端,而不注重后期的发电,使得“金太阳工程”实施过程中,行贿、骗补、工程延期、质量低劣等社会传闻不断,如何从如今的“前端补贴制度”转为“后端补贴制度”,已经成为节能补贴想有效推行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多位光伏业高管透露,业内期盼已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入网方案有望在8月之前出台,而这种被业内成为“度电补贴”的方式或是对目前光伏业骗补行为的一剂“对症下药”的方子。

  与“前端补贴”制度不同,“度电补贴”是以电价补贴的方式进行,这就意味着,企业如果不发电,将无法获得任何补贴。根据目前透露出来的方案,四类资源区大型光伏电站分别执行0.8元、0.9元、1元和1.05元每度的标杆上网电价,对于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部分的电价补贴则为0.45元每度。

  对此,林伯强认为,这无疑将使得妄图通过“金太阳工程”虚报设备和建设价格,从而获得更多补贴,在两三年内就能收回成本的企业愿望落空。而对于光伏企业后期不发电也无人过问的补贴漏洞也是一种补充。但想要保障届时政策的效果,更需要的是监管部门对“防骗补机制”的完善,以及对政策实施监管力度的加强。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李飞
作者: 塘影    时间: 2013-7-14 12:32
骗补,国家金太阳加强后期管理啊。




欢迎光临 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www.kinkboar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