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技术培训[研考班]2018

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业要闻] 我国光伏产业的舆论环境有待改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7:5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伏发电技术培训[研考班]2018
眼下,我国光伏企业正在面临一个生死攸关的“冬天”。伴随而来还有令光伏企业家们防不胜防的舆论压力。
  前几天,有媒体登门拜访“尚德电力”和“赛维LDK”这两大光伏领军企业。起因非常简单,竟然是来自微博的谣言。这让本来已经忙得分身无术的企业家哭笑不得。正面回答吧,会担心舆论穷追猛打,耽误了经营大事;不回答吧,又怕谣言发酵引发系统性危机。
  人们不禁要问,媒体何必见风就是雨呢?记者难道就不能事先打个电话证实一下?再说,9月29日,“尚德电力”举办建厂10周年庆典,其600MW的电池生产线逆市投产。也就在当天,“赛维LDK”在江西新余马洪安装第三条多晶硅生产线,而且已经斥资1.1亿元回购在美国的存托股票。对此媒体应该有起码的判断力。舆论应该是讲政治的。媒体这样的关心方式,让正处于煎熬中的光伏企业不寒而栗。
  笔者注意到,建国以来,我国还没有哪一个产业能像光伏那样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确立自己的优势和地位,也没一个产业能像光伏那样备受舆论的质疑。这,反映的是一个产业的发展环境。
  以“尚德电力”为例。最近有媒体评论“尚德电力”的两大战略失误。第一个决策失误是5年前与美国MEMC签订的十年长单,造成了企业2.12个亿美元的损失。第二个决策失误是去年突然宣布放弃上海薄膜电池生产项目。从表面上看,“尚德电力”的两次决策失误好像都是施正荣的“大败笔”,其实也不尽然。如果从深层次原因再分析,其中也不乏舆论的间接“贡献”。
  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舆论是否扮演着“看好不看多,看多不看好”的评论角色。明知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严重依赖于进口,也明知我们出口原料和成品进口巨大的价格反差,却有人站出来以环保的名义坚决反对国内发展多晶硅生产。而媒体在这方面毫无警觉,也不论证、一味顺从。“一边倒”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干扰和影响了国家的正确决策,结果反逼政府出台了严格控制多晶硅发展的发改委38号文件。国外供应商获悉后莫不欢欣鼓舞,对中国光伏企业更是“斩你没商量”。眼看国际市场上多晶硅价格像脱缰的野马,评论家可以做壁上观,但是企业家却无法回避。“尚德电力”审时度势与美国MEMC公司签下了城下之盟。今天来看当时的决策是值得肯定的。同样,最近结束与MEMC合同的决定也是非常正确的。错误的舆论既然可以影响政府的决策,自然也会给企业带来决策的困难和失误。
 再来看“尚德电力”退出薄膜电池的原因,这也与当时的舆论引导有直接关系。2010年初,随着国内多晶硅生产的“解禁”和市场价格的回落,舆论又开始“一边倒”地转向了多晶硅电池,不仅造成光伏产品结构的严重失衡,而且还延缓了国家对薄膜电池应用市场政策的出台。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政策导向和市场的需求方向。当我们再回到现实中来,今天,人们还会认为“尚德电力”当年的决策是错误的吗?要知道施博士在薄膜电池领域已经有很高的科技成就和国际名望,而当年逼迫他果断终止薄膜电池项目的冲动也正是来自这样的一种舆论。
  “尚德电力”两次决策“失误”的例子,让我们看见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曲直之路,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舆论的作用。因此,人们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产生忧虑也是自然的事。
  还是以“尚德电力”为例。今年九月,舆论爆出“尚德诈捐门”新闻。有的记者能够把一个捐赠企业给捐增机构再送达捐赠对象的慈善行为,描写成是一个老子把自己口袋里的钱交给了儿子再放进孙子的口袋的企业丑闻,居心何在。虽然真相有待于大白天下,其中也不乏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但是从当时汹涌而出的报道来看,人们真不知道媒体这种积极迎合的态度会把舆论导向何处去了。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尚德电力”真还不如像“英利”那样把费用“赞助”到德国去换“订单”来的更合算。如今我国的光伏企业也学“乖”了,“天合”赞助德姆西赛车队,阿特斯赞助纽约扬基棒球队,光伏企业家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想发慈悲也有难言之隐啊。
  在光伏行业或企业,只要一有点麻烦事,舆论一哄而上也是一种常态。有的媒体还不惜篇幅,就怕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比如某家专业网站有一篇意在揭露我国薄膜电池的领军企业——汉能控股集团的文章,记者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上7、8千字,而且写了这么长还说不清楚,至今都没有结论。虽然我们也不排除有的光伏企业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舆论如何客观公正的去报道,请什么专家权威发表什么样的评论,媒体应该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否则,这不仅是中国光伏产业的悲哀,也是舆论的悲哀。
  据了解,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利的舆论有的还是来自于从事光伏相关职能的行政官员和学者,他们有很大的市场。与他们相比,国内一批真正主张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专家和学者反而没有权威可言。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真正受人尊敬的著名经济学家都不曾发表不利光伏产业发展的观点和文章。一个高度自律的经济学家对事关国家新兴产业战略利益的事是不会轻易发表意见的,而敢于发表似是而非观点的往往就是那些自以为是、心浮气躁的“半瓶子水”。有的还不惜唱衰和唱空中国的光伏产业,不时向冲锋陷阵的光伏企业家施放冷箭。就是在国家出台标杆电价、出台光伏发展规划,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今天,居然也有人认为青海光伏发展太快。奇怪的是,这边话音刚落,那边甘肃省的600MW电站计划就被搁置了。当然,在事关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上,一些专家学者逆向思维也未尝不可,但是在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人公开发表不合事宜的言论是意见极不负责的事。我希望我们的媒体对这种观点应该有所鉴别或者加以控制,这对于改善我国光伏产业的舆论环境和产业环境是大有好处的,也是有必要的。
 唱衰和唱空中国的光伏产业,对有些权威和专家又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应该去研究更需要关心的问题。
  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有很多企业被退市,但是没有一家是光伏企业,他们为什么无动于衷,不站出来评论,鼓励一下企业。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和结构调整正在进行,如何影响有关决策部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启动国内市场?他们应该去认真调研。
  国家出台了上网电价政策,他们应该去考虑解决执行中地区的差异性和中央地方两级财政补贴的制度性安排,而不是围绕“中国什么时候能像德国一样取消光伏补贴”的伪命题进行大胆假设。
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企业资金链紧绷,如何帮助企业融资,信用担保,甚至获得保险资金的支持?他们应该用智慧拿出有创造性的方案。
  等等!
  任何一个企业家的投资,都是有其投资回报预期的。资本的逐利性和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催生了一大批中国光伏企业。常识告诉我们:一般企业正常的投资与产出比例是1比8,而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投资与产出比仅为8比1。据预测,我国光伏产业的总投资已接近20000亿之多,而每年的产出仅仅是区区的两千亿而已,有时候人们想想,中国的光伏产业真是一个风险极大的产业。我国光伏产业的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这些曾经在传统行业叱诧风云的企业家现在也开始产生“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改革开放前”的担忧。如果他们大面积的倒下了,损失的就不仅仅是民营企业的利益,有可能而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甚至社会安定的发展环境。
  由此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个角度去思考,我们都应该关心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不论从何种利益出发,我们都应该关心我国光伏企业的生存。经济学家要关心,业内专家要关心,舆论更要关心。
  希望我们的舆论是“婆婆嘴”,而不再是“乌鸦嘴”。
  希望我们的专家是“以事论事”,而不再是“一味把事情放大”。
  大家为中国的光伏产业积点德,为中国的光伏企业积点德。
  我“伏”慈悲,救救光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8-2 21:31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