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和欧盟的光伏贸易摩擦持续不断,前不久欧盟提出的针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双反调查还有一个月就要初裁。现在,中方已经提出了一个折中性的解决方案。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透露,在和欧盟的协商中,中方提出,每年向欧盟出口光伏组件总量不超过10吉瓦,也就是1千万千瓦,在这个范围以内不征税或者少征,超过的部分按相关规定征收,同时,光伏组件售价不低于每瓦0.5欧元。 不过,即便是中方进行了让步,但是中欧之间关于价格的分歧还是比较大,虽然0.5欧元的价格比较适中,但是欧盟成员国自产的光伏组件价格在0.6到0.7欧元,差距还是很明显。 根据媒体的统计,目前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是20吉瓦。其中高达9成都会出口,而且欧盟则是中国光伏企业重要的出口目的地。由于双方的贸易摩擦,去年中欧贸易额下降了将近4%,今年1到4月份依然在下降。如果中方的方案能够获得双方的共识,对于中欧双方都是好事。 当然,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特点很明显,要让光伏产业链顺利发展,激活内需是必然之路。发改委目前制定的光伏产业长期规划初步提出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达1亿千瓦,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新政策也加强了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扶持力度,如果这些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光伏行业就可以两条腿走路,不会再受制于人。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中国和欧洲之间必须找到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案,贸易战对谁都没有好处,如果对抗的话就是双输。欧盟如果通过这件事情来制裁中国,中国同样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制裁,比如欧洲的汽车,汽车配件和产品等。 另外,产业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很多欧洲的服务行业都是用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如果说中国的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那么这一个行业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大家还要进一步的去讨价还价。 韩晓平说,光伏产业本身是不断的扩张的。现在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越来越多的建筑本身就会变成一个电厂,而建筑变成电厂,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建筑表面或者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来提高能源供应水平,减少环境污染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欧洲向我们开放市场,彼此之间都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技术可以通过这个竞争不断得到提高,产品的价格也可以不断的下降。 其实光伏行业一直都让人觉得有些担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链单一,也就是所谓的"两头在外"。激活国内市场是必然过程。发改委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就拿发改委3月份发布的《关于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政策的通知》来说,就在业界引发了很大争议,有观点认为,这项政策有一刀切的倾向。可见现有的行业利益格局依然难以打破。 韩晓平说,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也召开了国务院的会议,也研究了这个问题,特别提出了要加大分布式能源。实际上欧洲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够这么好的发展,很大程度还是依赖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有更多的用户来安装,价格因素反而就变成第二位的了。更多企业来参与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这是主要的方向。 另外,光伏企业本身转型也很重要,过去就是单一生产型的企业,以后要逐渐变成能源服务型企业,把他们的产品帮助用户来进行安装。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谁去给他们装,没有人给他们去装,所以光伏、生产企业自身的转型也变得非常的重要。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5-1-11 16:21 , Processed in 1.07813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