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中,新能源是其中之一。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要素,多晶硅行业按道理说本应迎来巨大利好,但由于增长过于迅猛,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高能耗、高污染,使之在不短的时间内都在“被限产”的边缘跌跌撞撞,这使得不少业内企业和投资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 从历史看,多晶硅在2005年出现严重短缺。当时,全球制造太阳能电池所需高纯度多晶硅短缺达到24%,中国的缺口更是高达97%。这也刺激了随后几年的疯狂扩产。2008年,全国有16个省市共计34个在建多晶硅项目,在建年产能3.3万吨,项目计划总产能约17.7万吨/年,超过2007年全球产能的3倍,也是前一年中国多晶硅全部产能的100多倍。到了2009年,中央开始考虑对其限产。国务院2009年9月29日《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当时发改委的意见指出,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到了2010年5月,市场上开始传出要将多晶硅列入“两高”名单的说法。商务部的具体措施是,限制多晶硅产品出口及来料加工贸易。虽然此事并未得到明确,但却引起市场的一片恐慌。当时,安邦就曾接到客户的询问,“两高”到底是哪些产业?限制名单是否包括多晶硅? 今年年初,工信部颁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给出了一定的回答。根据《准入条件》,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每年3000吨的生产规模”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其资金需求大约在20亿-25亿元人民币左右。《准入条件》还指出,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 这些陆续颁布的规定给了国内多晶硅产业当头一棒,据市场估计,该产业遭受的市场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市场对此更是“叫屈声”四起,一家从事多晶硅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应当对企业在光伏以及多晶硅技术研发方面给予支持,不仅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还要提供宽松的环境,允许新技术的开发和试验,“允许犯错”,只有这样,才会有一批企业在已经做大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领先的公司。在敏感反应下,上月甚至传出,国家某个部委发了个文件把多晶硅行业从“两高”名单中去除了。安邦研究人员随后与工信部等部委进行了沟通,但并未证实此事。 不过,对于亟需能源供应的中国来说,新能源是确定无疑的发展方向,光伏发电则是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多晶硅项目开闸是迟早的事。6月7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的通知”,要求各地方主管部门于7月15日前上报第一批申请企业的核实意见及相关材料,审核后,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委以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这意味着,此前未获得资质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再度获得机会;同时也间接证明了多晶硅行业不会被一刀切的放入“两高”名单。 不过要提醒企业和投资者注意的是,从《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的内容来看,此次放开并不简单,门槛要求不低。如在企业资产方面,有注册资金、固定资产现值等14项指标;在项目建设方面,有项目所在地电价和能源情况、项目所在地周边生产布局情况、工艺路线及主要生产设备等5项指标;在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方面,设置了还原电耗、还原尾气回收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等5项技术指标;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填写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和总量控制情况、环境污染事故及受环保处罚情况等9类内容;此外,在产品质量,以及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规定必须如实填写。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政策部门最后会按照上述条件来确立门槛,对行业准入进行筛选。可以确信,这次开闸是一种有条件的准入,将会放行规模大、有技术水平、综合能耗低的企业,而对散、小企业将会拒绝准入。因此,多晶硅行业的资产重组恐怕是少不了的,而政策部门要的就是行业洗牌! |
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匠光伏论坛 ( 苏ICP备08005685号 )
GMT+8, 2024-11-13 10:00 , Processed in 1.04687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